有人把钓鱼当成一种研修生活的部分,觉得只有亲身经历才是生活最本质的体现。老冯是一个对生活心存希望和饱有兴趣的中年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下过乡,进过工厂,上过大学,现在省直机关行走但爱好广泛的人。在这个充满惊奇的世界,老冯喜欢什么都尝试点,学习点,他自称"杂家",属于样样通,样样松类型。钓鱼不过是各种尝试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不可或缺的经历,过往的记忆才更加丰富,整个人的状态才更加充沛。老冯用各种不同的体验,完成自己研修生活的部分,也许这样的选择,才会让他更加持有一种健康的进步。
老冯:爱好多一点 充分享受兴趣带来的生活的充实和美好
在这一年里,为了过钓鱼瘾和排除寂寞,我是风雨无阻,天天夜间钓鱼,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上田先生家离海边只有650米,他也喜欢钓鱼。
我到他家第一天是星期天 没什么事儿,为了熟悉环境,就房前屋后转转,发现农具库的一角放了很多渔具,我暗自高兴。我立即奔向海边,没有人海钓,堤坝内泵站的蓄水池(涨潮时海平面 高于堤内地面,海水渗到堤内需向外强制排水)边有一老人在垂钓,已钓了许多鱼,有鲤鱼、鲫鱼、鲶鱼等,鱼的个头都很大。钓鱼人的心都是相通的,经过攀谈得知他姓松本,他告诉我他家离上田家只隔30米,他在院子的一角用菜叶培养了许多蚯蚓,叫我用时去挖。我立即返回,跟上田先生借了钓具,到松本先生家挖了蚯蚓,立刻到蓄水池边在松本老人对面钓了起来,鱼多得是,很是过瘾,一会儿就钓了好几条,也充分享受了钓到大鱼时鱼竿和钓线嗡嗡作响的乐趣。稍后 松本老人便收竿了,临走时将鱼护底朝上一提,把钓到的鱼全放了,我很是纳闷儿,因离得远不便询问。不久我见钓得鱼也不少了,拎着重重的战果回到了上田家。 到了门前,许多正在玩耍的小孩儿见到我直乐,上田先生接过鱼问我:“放回水渠里行吗”?我一愣,他以为我没听懂,拿树枝在地上写了起来,我虽然没弄懂他的用意,也只好点头说可以,于是几个小孩儿抬着鱼向排水渠边走去。上田先生说:“这儿离海近,人们不吃淡水鱼,钓淡水鱼只是老人玩玩而已”。我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叫郡筑的地方是围海造田形成的,距当时已有93年 了,难怪这里的鱼有这么多。我在晴天观察到,三四米宽的水泥排水渠里的水位到两尺左右深时,大鲫鱼和一尺多长的鲤鱼、鲶鱼是黑压压的一片,它们缓慢地游着,根本不怕人,那场面远远胜过“鱼贯而行”。四周无人时站在堤坝上往蓄水池里看,几十条一米多长的大鲤鱼浮在水面上,大鱼鳞清晰可见,场面真叫壮观。
上田先生见我爱钓鱼,为我买的劳动服是一套钓鱼服,雨衣也是垂钓专用的。白天劳动,夜间就带我去海钓。每天夜里海钓时间主要是高潮前2小时到高潮后1小 时。日本印有当地潮汐表的单页和挂历,按潮汐表从家出发。八代市有两个港口,港壁的水线上下寄生着许多贝类,夜间涨潮时鱼都过来吃(白天没有鱼),这是垂钓的最好时机。钓法采用“脉钓”,是“波止(防波堤)钓”的一种,有专用的钓具。鱼竿一米多长,竿稍细软。轮在上方,打开放线档,用拇指按住线轮,遇大鱼 时靠拇指按的力度放线。鱼饵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沙蚕和自己挖的多毛绳虫。方法是在钓线上插上小荧光棒(类似插鱼漂的插法)作标记,钓线离港壁保持10厘米,沿海港边顺水上下缓慢提拉,边提拉边走动,走到尽头回到上游方向再往下游走着钓。评手感觉鱼咬钩,就像医生把脉似的,故称“脉钓”。四五月份钓上来的鱼主要是黑鲷和一种小型石斑鱼等,每人每次能钓二十左右条。
六月份到河流入海处钓鲈鱼,此时是其到咸淡水交汇处交尾产卵的时期。用长竿钓,鱼漂是带电池的发光漂,与铅坠按号相配。鱼线是风线(主线)下接线细但强度高的水线。方法是将钩甩出五六米远,鱼漂调到估计鱼饵距水底半米的位置,漂任意顺流飘动,人随漂走,走出100左右米返回上游(上流)再钓,如此反复。鱼咬钩漂入水约10秒钟后提竿,此时鱼已将20厘米长的沙蚕全吃了下去。大鲈鱼非常有劲,嘴角两侧有锋利的鱼骨;河堤至水下有防护堤岸的大型多爪形水泥构建,上钩的鱼爱往水泥构建间的孔洞里钻,钓到大鱼后不敢放线,只能硬拉,我多数情况下是线断鱼跑,钓上来的多是两尺左右中等大小的,留下许多遗憾。以防出危险,上田先生按我的鞋号给我买了矶靴(鞋底布满钢钉的防寒靴)。
七、八、九月在防波堤上钓黑鲷。八代市为了建海上公园,前几年修建了一个200多米长、3米宽的防波堤,晚上钓鱼的人很多。此处风浪大,只能用长竿。那一年当地刮了好几次台风,来台风时去钓鱼的没有第二人,只有我自己。海面波涛翻滚,远处刮过来的沙粒打在脸上很疼,我随时有被刮到海里的危险,我牢记通到水里的梯蹬的位置,心想一旦落水马上自救。由于风大浪碎,水中溶氧量大,每次在台风中垂钓都收获颇丰。
夏季农闲时当地很多人搞矶钓,也称离岛钓。由于危险和花费大,上田先生只带我去了两回。一次是钓石鲷,一次是钓“黑鱼”(通体墨黑,侧扁,一尺半长,日语叫"クロ"或"グレ")。钓石鲷出发前准备很费事,先采了三麻袋的海红作诱饵和一麻袋的海螺作钓饵,再处理好火柴杆粗的钢丝绳做的脑线和鱼钩的连接。那天和几个钓友驱车3小时到了日本大陆的最南端-枕崎市,下车后换行头,穿戴上矶钓的专用装备,从钓鱼帽、露指尖的手套、钓鱼马甲、救生衣、护臀到矶靴全副武装,再乘4小时专门接送钓客的快艇,登上百十来平方米地势险峻的礁岩(日本称作“矶”),往海中倒海红诱鱼,组装钓具,砸海螺穿钓饵(一个钩上穿2-3个海螺肉)。持竿(高强度专用竿)站在陡峭的崖顶自我感觉很威风。鱼咬钩后待竿稍猛点2-3次后,使出吃奶的劲猛甩,将鱼甩上崖顶。不能慢拽,不然鱼或鱼线刮到岩壁上非常难办。我一天一夜钓了3条石鲷鱼,每条3公斤左右。虽然钓到不少其它鱼,都被上田先生勒令放掉了,只钓对象鱼。钓“黑鱼”是从枕崎乘快艇向西行驶3小时,在一个叫“硫磺岛(中上部布满硫磺、冒着白烟的小山,不是二战时美军登陆的那个硫磺岛)”周围的几个礁岩上垂钓,5个钓友中只有我钓了2条“黑鱼”,其他人钓的都是其它鱼,放掉后等于空手而归,上岸后接送钓客的船长收钱后于心不忍,从快艇的冷藏室里拿出3条“黑鱼”送给了我们。
期间进行了几次船钓(日本很多钓鱼人都有自己的钓船即小快艇)钓马面鱼和小石斑鱼、筏钓钓真鲷、养殖区钓金枪鱼(力气活)等。
冬季主要是投钓(像我国的淡水海竿钓法),鱼种有偏口鱼(鲽和鲆)、当年长起来一尺长的鲈鱼等。
由于天天夜钓,我在当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鱼多了吃不了,上田先生就送给别人,于是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跟我见面时总说“谢谢你的鱼”。在研修完的欢送会上,市长风趣地说:“对于冯先生回国我们心里不好受,可八代市的却鱼高兴了,他们会雀跃欢呼:'这下疯狂钓我们的人可走了!'”
回国时,人人都带纪念品,唯独我多带了上田先生送我的3把6.3米的碳素鱼竿和1把6米长的碳素伸缩抄网,出机场时远处看不清,我爱人隐约看见一个扛鱼竿的人,于是对亲友说:“那个扛鱼竿的肯定是老冯”。
至今,我常常回味那段垂钓生活,真是美妙极了。
文/杂家老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