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在日本
看见我走入病房,她显得有些吃力地坐起来。清秀憔悴的面庞上掩饰不住一场灾难后的恐怖感,右眼角周围的青紫和眼球上淤积的血块清晰可见,脖颈周围
被扼被掐被拧的痕迹仍然斑斑点点地遗留著。这时,她已经住院治疗一个星期了 。
故事,还是从头说起吧。
古人讲:“三十而立”。而她,在30岁的时候,跨出国门意欲象那冲向蔚蓝色的天空的银翼一般展翅翱翔。
她已经走过的人生的经历并不复杂。也许是这种不复杂的经历,使得她的头脑也没有复杂起来。
大学毕业以后,她在一家杂志社内做编辑工作。文字工作固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精神快乐,但物质的贫困却是很难改变的。5年以后,她“改行”了,
转到一家著名饭店的旅游公司内工作。没有想到,同样一个旅游公司内,她所在的亚太部冷冷清清,客源不足,奖金自然也就不多;比邻的日本部却宾客盈门,
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常常要向其它部门“借调”人手。多劳,自然多得。日本部工作人员的多得,让旁人羡慕得眼红。
和许多知识女性一样,她也是不安于现状的。会说日语,就可以到日本部工作。专业是学俄语的她,在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要想学日语,自然是到日本学习最好。在那里,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还可以在经济上宽松一下。正可谓
“一石二鸟”。
当然,学好日语,还可以和日本人搞贸易。丈夫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应该是日本商人最想建立的“人脉”关系,她拥有他人没有的条件,也就拥有他人没有的自信。
就这样,她辞别了丈夫,答应学习两年语言后回国;吻别了儿子,暂时每个月花800元人民币,把他“全托”出去。在事业与亲情上,她首先选择了事业!
1994年3月,她渡过了30岁生日。4月,她来到日本东京, 在一家语言学校就读。古人讲:“三十而立”。而她,在30岁的时候,跨出
国门,意欲像那冲向蔚蓝色天空的银翼一般展翅翱翔。
试图抗拒诱惑的人,往往是对现实不满的人。结果,她还是点头了,同意了,向诱惑投降了。
大多数踏上东瀛列岛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以在餐馆打工作为读书的前提。并不是他们喜欢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而是他们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半年。整整涮了半年的碗。她觉得自己已经象一台完美无缺的洗碗机了。把油腻腻的碗碟首先大小分类,分别放入不同的水槽内,手中拿著浸满洗洁净的海绵,一个一个地洗,一个一个地冲,一个一个地擦干,一个一个地摆好。任何一台洗碗机,都不可能有如此完备的功能!任何一台洗碗机,都不可能如此长
久地运转!
每天下班了,看看自己的手,肤色泛著碱白色,指纹犹如刀刻般清晰。拖著疲倦的身躯往“家走”,想著远方的儿子,不知多少次泪水扑簌……
再看看班里的女同学,一个个从餐馆“转业”了,脸上的姿容变了,身上的服饰变了,经济条件变了,说话的内容也变了。她记不清楚多少次叮咛自己了:
“一定要顶住诱惑”。但是,试图抗拒诱惑的人,往往是对现实不满的人。 一个同学听说她没有去过“撕那裤”便友好地表示要带她去“玩玩”。据说
,去玩的当天,店里的一位客人对“妈妈”说:“这个女孩子的气质和别人不一 样,你把她留下来吧。”结果,她点头了,同意了向诱惑投降了。
她清清楚楚地记者,去年8月1日,她开始上班。8月2日的 夜晚,这个给她人生带来灾难的日本人出现了。
从送过来的名片上看,他是“公认会计士”,在霞关大楼内上班。从他的话 语中得知,他已经离婚,有两个儿子,都“预存”前妻家中。当然,最让她感到
动心的,还是他说的那句话:“我喜欢你。”
从那以后,他几乎天天都来坐她的“”。不久,又送给她一块西铁城手表
,告诉他:“这块手表两万多日圆,是比较贵的”。回“家”以后,她打电话给 朋友,说收到了这样一份礼物。朋友听后则劝她:“两万日圆不算什么好表。不
要和这样的穷光蛋交往。”可惜,她没有听进去。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这个日本人来店里的时候,她正陪著一个客人跳舞。他
勃然大怒,粗暴地把她从店拽了出去,粗暴地从她手腕上摘下了那块西铁城手表 。本来,这应该成为两个人分手的契机,但她去错把这种精暴当做了男人炽爱的 一种表现形式。
情感的进展不是受时间限制的。尽管这是畸形的情感。9月初,他兴致 勃勃地带她到轻井泽旅游。傍晚,她提出开两个房间,他怎么肯呢?这一夜
,他6次向她发起“进攻”,把她当做一个泄欲的工具……
情海与醋波总是搅在一起的。那么,荒唐与辛酸呢?
9月23日,两个人同居了。男方只负责支付每月8万日圆的房租
。再就是到店里来喝酒。一个星期后,男方说出实话,自己的妻子患有子宫癌, 不肯离婚;另外自己有3个儿子,分别在读大学、高中、小学。根本就无法 离婚!
能说什么呢?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何况,他还答应做保证人,这样可 以免去买保证人所需要的30万日圆。另外,他还答应给她在国内的哥哥作保 呢!
他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了,在她的笔记本上,记著他一次又一次的暴力行为 。今年2月17日,他第一次把她打得脸上挂彩。但是,她仍然没有和他 分手。
3月31日夜晚。他到店里来喝酒,看见她在陪客人,又光火起来, 拽起她就往外走。店里的“妈妈”不干了,“妈妈”的姐姐更是勇往直前,脱下
高跟鞋,用鞋跟狠狠地敲打他的脑袋,打得他满脸流血。他说自己要去报警,可 是,她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先回来了。
店里的“妈妈”告诉她:以前,他也是这样,喜欢上店里一位上海小姐,花了许多钱,却没有达到目的。他发火打了这位上海小姐,小姐反过来报警,在警方的干预下他支付了“尉谢料”。所以,“妈妈”的判断是:他不敢报警!
为此,她不得不辞退这里的工作。转到另一家“撕那裤”,时常干到早上4~ 点钟。他呢,发脾气近乎“日常化”了。每每发脾气的时候,除了打人,还要砸
东西,电视、传真机等等,砸起来毫不吝啬。当然,事后还要置买的。
至于暴力的原因,说出来有点让人难以相信。比如说,5月13日,
两个人到福岛、新泻等地去旅游,回来后这个男人说:“为你花钱太多了”。说完就打。再比如说,5月28日,两个人一起到银座买衣服,男方主动出要给她花钱,她自己花了5万多日圆,男方也花了1万2千日圆,
回去后又为花钱的事情打了她一顿。当然,也有早上4点钟,他到店前去接她,回来后痛打她,说:“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日子”的时候。
8月20日,她回国探亲。他心里醋缸翻倒,实在不是滋味,送她上飞机以前还在殷殷嘱咐:“你回去后一定要住在你妈妈家”、“你回去不能和你老公在一起”等等。她呢,自然无法做到。
22日深夜,他从东京给她的上海家里打电话,怒气冲天地大喊:“谁让你和你老公住在一起的?你在电话里听著,我现在要砸家具了!”就这样
,她把电话挂上,他把电话打来;再挂上,再打过来。而话筒里传来的除了粗暴的叫骂声外,就是“乒乒乓乓”砸家具的声音了。
无奈,她撇下疑心重重和满腹怨气的丈夫,她撇下久已想念的儿子,28~ 日又从上海返回日本。
他呢,没有喝酒的时候,就疯狂地“爱”她,恐怕再次失去她;喝了酒以后 ,就借酒发“疯”,一边开车,一边拧她的大腿,一会儿开快车,一会儿猛煞车
,声称“我们两个人一起死吧。”
9月12日深夜1点半钟,他喝得醉醺醺地从外面回来,一边痛骂
:“你的身体已经弄脏了,脏得没有办法要了”,一边出手痛打。他凶残地把她的衣服一件一件撕扯下来,把她塞到厕所内,用拳、用脚、用皮鞋、用水壶、用
皮带,整整打到清晨3点钟。这个期间,她哭饶,他毫不理会;她哭喊,没有一个人来救援。周围的人都知道,这对年龄相差18岁的男女,是以“婚约
者”的名义居住在一起的,她被打得小便失禁了,昏迷了……
他打不动了,实在打不动了,倒头就睡。早晨7点钟,他醒来后,看见脸部青紫肿涨得失去人形的她,看见手指被骨折后滴滴淌血的她,看见浑身上下
没有一块好肉的她,他腿软了,声颤了,扔过来一把菜刀,说:“你把我杀了吧 !求求你,你把我杀吧!我不算人,我没有勇气自杀,你杀我吧!”
好艰难地张开尚著血的嘴,说:“我也没有勇气杀你。要死,你还是自杀吧 !”接著,把菜刀扔了回去。
上午9点钟,两个人来到住宅附近的一家国立医院。医生和护士都惊呆 了……
她期望“一石三鸟”。他说:“你不要搞错,这里是日本,日本的法律是保护日本人的” 她住院的一个星期后,我闻讯去看她。情形,与本文开篇时描述的一样。
“你想怎么解决呢?”我问她。
她无力地说:“我想让他陪偿我一笔费用,至少要200万日圆。我还想
让他给我哥哥做保证人,他今年去上海的时候,我哥哥请他吃饭,他答应过要做 保证人的。还有,我现在的保证人是他,我还想让他做保证人,因为我担心人管
局不同意我换保证人”。
“他呢,他想怎么解决呢?”我接著问。
“他一开始非常害怕,连送我上医院都想找一个警察不知道的医院。也答应
赔我一笔钱。这几天,他看见我好一点了,口气就变了,说不能赔我钱,说这里是日本,日本的法律是保护日本人的。他还说,我如果报警,他就自杀。还说中国人就知道要钱,中国的民族是一个‘最低’的民族”。她回答说。
我劝她,“一石三鸟”和“一箭三雕”是不可能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问题的解决,恰恰要依靠日本法律。人管局方面的说明,我们可以帮助去做;报案的事情,你自己要去,这样问题会解决睥。另外,你不要担心他会自杀,应该相信“会咬的狗是不叫唤的”。
结果,当天下午,我陪她到警察署报案。当晚,他慌慌张张地赶到医院,说警察已经打电话叫他了,央求她陪他一起去警察署。当然,她没有同意。
几天后,我把他请到《留学生新闻》编辑部,他又鞠躬,又谢罪,表示 自己是因为爱,因为爱的嫉妒,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同时,表示愿意支付200~
万日圆,赔偿她的精神和身体的损失,并且写下了“示谈书”,保证先支付50~ 万日圆,等到10月13日贷款下来后,再支付150万日圆。
第2天,他到医院,在我在场的情况下,交给了她50万日圆。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的两点钟,她给我打电话,说那个男人又喝得醉醺醺地
在门外大喊大叫,还按门铃要进来呢!我拨通了那位男士的手提电话,劝他 马上回家;又打电话告诉他,可以马上报警!
事后,她没有再来过电话……
- 上一条父亲的“名校情结”打造了儿子的“名校志向”
- 下一条东瀛留学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