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日中国人的真实故事
A女士是上海人,21岁那年来到了日本,签证是日本人配偶,
在上海旅游期间,日本人B通过常驻上海工作的朋友介绍认识了
当时的A小姐。很快A和B的关系短时间飞速发展,很顺利地在B
第二次来上海时他们在上海举办了很体面的婚礼。虽然B比A大
15岁,但是他们关系很融洽。
新婚不久,当B第3次来上海时已经办妥了A的入境签证,于是
A离开了生活了22年的上海,跟B来到了日本。
A是个很聪明的姑娘,从交往B开始到来到日本A已经能够说很多
日常生活用语了。大概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婚后,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B因为在银行工作,工资也不错,
不久他们陆续有了2个孩子。
又过了若干年,日本开始泡沫经济破裂,银行开始合并,裁员,
B不得不跳槽转到了一家机电公司担任销售。为了维持家庭,日本
男人每天早出晚归,孩子渐渐大了家里开销也开始增加,B的工资
却下降了。
A觉得自己还年轻,为了家庭自己也应该出去做事帮助丈夫挑起
一些经济的担子,再说孩子开始上小学,空域的时间也渐渐增加,
但是外面的情况都类似,很多主妇都走出家门在外打短工,白天自己
希望的时间带的工作相当难找,更因为A是中国人,很多地方因为媒体
报道的在日中国人劣迹斑斑,雇用主都以现在不要人,以后联系,
来婉转地回绝她。
终于,精神疲惫不堪的A回到家,但是看到同样默默无言的坐在沙发
上等她做饭的丈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丈夫在外面同样不容易,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奋斗,A还能说什么呢?责怪丈夫带她来日本是不公平的,
责怪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差别他更无能为力,更何况家里来信说自己在上海的
两个姐姐都下岗了,好在父母有点积蓄和退休金,他们合伙在上海的地铁内
承包了一个小店,发不了大财,还算能生活。
对了,为什么老想着为别人打工?于是A与丈夫商量后,决定自己开店,
日本人大多数不太会做饭,都喜欢在外面吃饭,A决定开个拉面店,
但是虽说中国人的菜谱很丰富,完全照搬却不合日本人口味。当丈夫为A提供了
多年的积蓄在离开一个车站步行10分钟的地方租了一个店面,A开始一个人
开了店,但是生意清淡,几乎没有常客,日本人不爱吃她做的面。
A决定重新研究如何提高竞争力,于是丈夫通过关系为他找到一个拉面老铺的
老板,拜他为师去学习3个月。每天一早从倒垃圾,擦洗油腻的厨房,A样样都要干,
稍有怠慢,老板就大骂八格亚鲁,而且被骂了要立刻大声回答[哈伊],稍有不吭声
甚至动手打她。
以上是前天的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故事,我女儿看到这里说[妈妈,这个日本人欺负中国人]
回答是[不是,你看看,对其他日本人他也一样骂一样打啊]。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还剩最后2周时,老板问A,[你来我这里学艺不觉得苦吗?你们
中国没有这种的吧?]
A回答[是的,很苦,但我愿意,我想学到你的店为什么每天外面的客人都排队。]
A结束了学业,开始每天起早做拉面的汤,可是仍然很少有人问津,那个日本老头
好几天悄悄地在她店外观察,终于走了进来要了一碗拉面,默默地吃完后说
[你认为你跟我学了三个月就行了?]
[日本的拉面客最注重面汤,你做的面汤不够味,原因是料下的不够,熬得时间也不够,
面汤不是酱油汤里放点葱花就可以充数的。你的店离开车站远是个不利条件,再不下功夫
可只有完蛋]。
A的丈夫也整天锤头丧气,除了喃喃地说[不行了,不行了],别的什么都说不出。
A在老板几次来店亲自指导下,又改装了店面,在车站前打出了新开店临时优惠价,
590日元的拉面卖490日元。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14万,终于扭转了当月的亏损,
但是要保持和超过这个纪录,A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