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打工做保姆

2016-04-14 14:22:42 贯通日本留学 阅读

  日本留学,课余打工固然是常事,但到日本人家中带小孩却挺稀罕——日本已婚妇女就职者颇少,相夫教子是她们自认的天职。所以,当朋友告诉我有一家想请人照顾小孩时,出于好奇,我欣然应允。

这家女主人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女,在父母的资助下,刚刚30岁就拥有一座5层的公寓、一个颇大的停车场和一家饭店。

她事必躬亲,白天还能照料孩子,晚上就无暇顾及了。于是,每晚7时到9时,我便成了4岁的一郎和2岁的樱的保姆。工作是带孩子吃一顿饭,然后到户外散步,讲两个故事,帮他们洗澡并安排入睡。

一开始,孩子们对我充满敌意。4岁的一郎活脱脱已是一个典型的日本男人,总想支使人、欺压人。在他眼里,我和樱都是弱者。

吃饭时,他把自己的饭菜放在一边,非要抢妹妹的。我帮助樱,他就连我的那份也一并夺去。女主人对我的告状总是无动于衷,她扬起细眉,轻描淡写地说“一郎是男孩子,自然要厉害些。只是樱要教育一下,女孩子也敢和哥哥打架!”

在她的纵容下,一郎简直无法无天。有一次他把妹妹按在浴池里,樱差点被憋死。气得我进房操起一把玩具刀,大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一郎一下子愣住了,旋即又高兴起来。从此,聪明的一郎和樱便学会了这首唱起来让中国人热血沸腾的歌,还会表演给女主人看。以后,一郎一做坏事,我便操起刀大唱,他也就老实了。

孩子总是天真的,不久我就和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我们3人常常手拉手在街道上散步。尽管一郎还是改不了他的大男子主义,但他现在充当的角色是保护者而不是压迫者了。

让人难堪的是他们的母亲,那位看起来十分文静、美丽,说着满口敬语的妇人。

一进入这个家庭,我就体会到钱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日本人的确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吝惜钱的民族。为了钱,他们白天黑夜地拼命干;为了钱,他们千方百计地拼命省。

一次,女主人动了大手术。术后第二天,我带着一束鲜花,骑了半个多钟头的脚踏车去医院看她。只见她躺在床上,脸色惨白,手上吊着点滴瓶,腹部开了一条好长的刀口。她看见我来,感动得哭了。当时家里、店里请了好几个临时工帮忙,她觉得花费太多,第四天便离开了医院,连伤口上的线都没拆掉,就开始到店里忙碌起来了。好几次,她差点昏倒在店里。

家里的开销她也是精打细算,肥皂用剩的部分她舍不得扔,吃饭时掉到地下的饭粒要捡起来吃掉。她的母亲住得颇近,时常来串门,吃了她几粒糖,她也会面露不快之色。

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夏天,她舍不得开冷气,让我把大门打开,害得我每天心里忐忑不安,害怕有坏人进来。星期天,孩子们要去公园玩,她嫌附近的公园要收费,总是把他们带往10多公里以外免费的郊区儿童公园。孩子疲倦不堪,一路呼呼大睡,根本没有玩。她却乐此不疲,认为占了便宜。

她常送些礼物给我。所谓礼物,几乎都是些破烂,像穿旧了的内衣、袜子,快发霉的点心,以至于我一看见她的礼物就害怕。我告诉她说,有一本书里说中国人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人,日本人却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送人。她听了一笑,好像明白了什么,但礼物仍然照送不误。我也学乖了,她一送礼物,我就千恩万谢地又是鞠躬,又是装作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收下来;待她一离开,我就用报纸一包,塞在她家的垃圾桶里,倒也省事。

女主人起初和我约定,按时间给我报酬。为了省几个钱,她真是耗尽了心机。刚开始,我一见她在门口叫“我回来了”时,心里就发紧。因为她会不到9点就回来,而且总是一副气喘吁吁的模样,看来是一阵小跑赶回来的,一进家门就连忙到日历上写下时间,因为我是按小时、分钟付钱的。

我被她的这些举动搞得痛苦不堪,好几次要辞掉工作。她大概觉得这样做自己精神也太紧张,于是双方又协定按日给钱,一天3小时左右,一月包括交通费一共给我几万日元。

谁知这样一来,她就待在店里不回来了。每天我呆呆地望着钟,盼她回来,听她千篇一律地道歉!“哎呀,今天店里客人真多呀,我实在走不开,让你受累了。”气得我无话可说。

有一次,我有事来不了,便请朋友帮忙照料一晚上。她仍然不按时归来,朋友毫不含糊,坚持每10分钟往店里挂一次电话。日本客人多用电话预订座位,电话一响,女主人便以为财神爷到,一接又是叫她回家,气得要命,归来把朋友训了一通。朋友也不示弱,两人大吵一顿。痛快倒挺痛快,朋友替我出了一肚子气,可我也因此砸了饭碗。

后来,偶然在地铁里碰见一郎的外婆,老人告诉我,孩子已送到幼儿园去了。晚间的幼儿看护费很贵,女主人为此又辞去店里一个跑堂的,一个人干两人的活,现在比先前更瘦了。倒是一郎和妹妹时时问起我,他们的外婆便说,回中国了。

一郎一听便回答道:“呵,那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比日本大,但比日本穷。我以后去看阿姨,带钱给她花。”这孩子什么都知道,一郎的外婆骄傲地说。

我的眼角有些湿润起来,但愿一郎长大后会明白——钱,对于人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


Powered by MetInfo 5.3.12 ©2008-2025 www.metinfo.cn